在海南省商業學校,青年學員跟隨老師學習AI技能運用。
日前,在海南省商業學校的電腦教室里,屏幕微光映照著一張張專注的臉龐,講臺上,海南職業技術學院教授張智正為青年夜校學員講解AI技術如何助力基層辦公。
今年來,海口“自貿港青年夜校”積極對接青年需求,創新開設體重管理、AI賦能辦公實訓課等實用課程42場,覆蓋青年超2300人次,線上課程點擊率達2萬余人次,有效提升海口青年人的職業技能與綜合素質,助力青年在椰城圓夢。
點燃青年學習熱情
當天,從AI基礎概念講解,到寫作潤色、制作PPT與視頻的實操演練,近2小時的課程內容清晰務實,干貨滿滿。“課程以實操為主,知識傳授只是起點,激發創造力和想象力才是深層目標。”張智表示。
課間休息時,學員們自發形成了討論小組。“沒接觸AI前,覺得門檻很高,但學習下來發現,許多內容與實際工作較為貼近,也不難上手。”學員李政斌是秀英區海秀鎮周仁村的網格員,他說,參加學習后,自己計劃探索將AI用于日常工作和生活。鄰桌的同事朱彥諺則考慮得更為具體,她計劃用AI整理社區里的好人好事,為平凡善舉留存珍貴的“電子記憶”。
如何打造好青年夜校“充電樁”,引領椰城青年實現從“技術焦慮”到“數智自信”的蛻變?共青團秀英區委書記羊瑩提出雙軌策略:一方面擴大覆蓋面,吸引多元人群,另一方面要注重打造“連續劇”般的系列課程。自今年2月秀英區“自貿港青年夜校”聚焦AI技能培訓以來,不僅面向公眾開放了5期課程,更精準邀約小微企業的青年參與,由經驗豐富的培訓教師擔綱主講。
在海口各區的青年夜校里,學員們通過3D打印課程感受科技的魅力,在公益攝影課上探索鏡頭里的世界,在口語課中提升英語技能……多樣化、創新性的技能課堂正豐富著椰城青年的業余生活,同時也為他們的精神“充電賦能”。
建設多維成長平臺
“為提升夜校實效,我們打破時空限制,夜校在哪兒開、什么時候開,取決于青年人的需求。”團市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青年按需“點單”、夜校送教“上門”的形式,有效拓展了青年多維成長平臺,提高了青年學習的積極性。
如今,海口夜校正化身“移動充電樁”,以“課隨人走”、時間靈活的形式主動貼近青年需求:在海南大學鳳翔書院,學員在3D打印文創系列課程中發揮創意、動手實踐;在美蘭區南聯社區,學員從文案撰寫學習到拍攝圖片視頻,逐步掌握新媒體實操技能;在秀英區海秀街道,學員學習高效生成文本與分析數據,以提高自身工作效率。
“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我跟隨青年夜校的步伐深入了解3D打印技術,與‘企校社’青年溝通交流、對接資源,收獲頗豐。”熱愛文創設計的李楊是一位逐夢椰城的創業者,他希望通過夜校學習,為自己的“設計夢”插上3D打印技術的“翅膀”。
自2024年啟動以來,海口“自貿港青年夜校”依托青年之家、社區黨群中心等陣地開設近200場課程,涵蓋職業技能、文化生活等多領域,覆蓋超5000人次。作為深入推進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工作的重要載體,“自貿港青年夜校”將持續推動政策優勢轉化為青年成長優勢,為椰城青年提供更多發展機會,讓夜校不僅成為傳遞知識技能的場所,更成為有力拓寬青年視野的平臺,多維提升青年群體綜合素質。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