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晚7點,2015年高考填報志愿第二場指導講座在海口寶華海景酒店開講。“考生在填報志愿時應遵循5個原則”,海南省考試局原新聞發言人、志愿填報專家王素英老師在高考志愿填報講座上,結合自己長期指導學生填報志愿的經驗,用學生的例子分享相關的報考經驗。
填報志愿對于大多數考生來說都存在著風險,怎樣才能把風險降到最低。考生在填報志愿時應遵循哪些原則?王素英老師表示,填報志愿有5個原則,第一是量體裁衣原則,根據自己的投檔成績,選擇往年在海南招生學校的投檔成績和錄取專業成績與自己的投檔成績相近的學校,也就是什么樣的分數就報往年錄取分數與自己成績差不多的學校。誠然,每個人都想上高水平的學校,但現實是“我能上哪所學校”而不是“我想上哪所學校”,“想上”的目標必須圈定在“能上”的范圍內。
第二是梯度原則,海南省與全國大多數省份一樣,實行的是平行志愿的投檔錄取模式,考生的檔案只能投給1所學校。如果把錄取分數差不多的學校“摞起來”填報,可能會出現1所學校投不了擋,其他學校也會因為投檔滿額而不能投檔。因此,考生所填報的志愿之間一定要形成一個錄取分數由高到低的梯度。
第三是冷熱搭配原則,不同的學校錄取分數不同,同類學校由于地域等原因錄取分數也
會不同。同一所學校由于專業的冷熱不同錄取分數的高低也會不同。因此,考生在填報志愿
時,如果你的分數不占絕對的優勢,不妨在選擇學校和專業時冷熱搭配,這樣投檔后被錄取的機會會増加。
第四是專業服從原則,招生學校如果按投檔考生的志愿沒有錄取滿額的話,就錄取服從
專業調劑的考生,如果考生不服從專業調劑,即使他在所投檔的考生中成績不低也可能會被高校退檔。因此,服從專業調劑可以降低落選的風險。
第五是回避體撿受限原則,根據自己的體檢結論,避開受限的專業,有相關疾病或視力、
聽力等同題的考生,盡量不選在《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中第三部分列出的不宜就讀的專業,更不能選擇“不予錄取的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