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舉建設節水型城市
海口:聚“滴”成“河”促發展
海口施茶村火山石斛園采用智能噴灌系統澆灌。記者 石中華 攝
“一滴水”看似微弱,聚滴卻可成河。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更是一座城市繁榮和發展的重要保障。
近年來,海口積極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把節水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過優化水資源配置,促進節水減排,倡導綠色發展方式,節水型城市建設成效顯著,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水動力”。
改造促進節水 降低漏損提升水效
7月10日上午,在海南衛生健康職業學院秀華校區,雨水和空調冷凝水收集器安裝在大樓外側,節水宣傳展板、提示標語隨處可見,校園節水氛圍濃厚。綠色草坪上,可移動的噴淋設備正進行精準澆灌,霧化水珠在空中劃出弧線,均勻覆蓋著草地。“以前用水管直接澆灌,費水且效率低下。”該校物業部經理助理蘇慶明介紹,現在的噴淋設備可靈活移動至需澆灌區域,節水效率提升的同時還節省了人力成本。
海南衛生健康職業學院因建設年代較早,供水設施老化問題突出,老式水龍頭出水量大、閉合不嚴,導致水資源浪費嚴重。市水資源管理中心去年對該校秀華校區、椰海校區實施節水改造。“改造后,半年節水3萬多噸。”市水資源管理中心水文監測科工作人員張繼朋介紹,該校通過更換1350個節水型水龍頭、800個蹲便器按壓閥等,今年上半年用水量同比下降16.7%。
走進海口萬綠園,草木蔥翠、游人如織。這里曾因人流量大、管網老化、缺乏計量等原因,存在水資源浪費現象。市水資源管理中心去年對萬綠園實施“水效領跑者”創建工作,搭建智慧用水管理系統,對主要用水點在線監測;建雨水和空調水回收系統用于綠化澆灌,更新老舊節水器具及管網防“跑冒滴漏”。據統計,去年萬綠園用水量144664立方米,同比減少19920立方米,年節水率12.1%,效果顯著。
海口美蘭國際機場通過改善污水凈化工藝、中水回用改造,引進節水器具及監控設備,加強設施維保,開展地下水平衡測試,杜絕“跑冒滴漏”,年節水約130萬噸。海南大學5800間學生宿舍的升降式水龍頭,全部換成了節水型器具,節水率超20%,年節水量約 5.5 萬噸。去年,海南大學獲評“全國公共機構水效領跑者”。
海口還以水資源高效利用為主線,對污水處理廠等提標改造,為市區水體生態補水,促進循環利用。如今,海口江東新區地埋式水質凈化中心、丁村及長堤路水質凈化廠等正不斷處理周邊污水,處理后的尾水用于生態景觀補水、綠化,實現資源化利用。
7月8日,在海口美蘭國際機場環保站內,工作人員在查看經過凈化處理后的水。記者 蘇弼坤 攝
技術驅動節水 奏響綠色發展樂章
7月8日,桂林洋經濟開發區豐興社區的常年蔬菜基地里,一個個塑料大棚此起彼伏,棚內嫩綠的菜苗煥發著蓬勃生機。懸掛在棚頂中央的一排噴頭,均勻地“吐水布霧”,為小白菜、菜心、黑白菜等葉菜輸送生長所需的“甘霖”。
“夏季大棚內溫度高、蒸發快,蔬菜對水分的需求極為旺盛。以往面對大面積的菜地,灌溉工作不僅耗費大量人力,水資源浪費現象也突出,如今采用的高效節能噴灌水肥一體化裝置改變了這一局面。”基地負責人林聲岳介紹,現在幾名工人就能完成136畝菜地的半自動化日常管理,既省水省肥,又降低種植成本,為蔬菜種植的高效、綠色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瓊山區云龍鎮辦內荔枝科技示范基地里,荔枝樹下30厘米高的立桿噴頭均勻噴灑水霧,水肥同步直達根系。基地負責人周永島介紹,基地早在2008年就配備了噴灌水肥一體化裝置,這種灌溉方式澆水更均勻、更及時,也更加節水。尤其是在遇到干旱等惡劣天氣時,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荔枝產量受“大小年”的影響。
養殖業的節水創新同樣精彩。位于美蘭區演豐鎮的海口枷椗山現代農業工廠化養種產業基地,18個直徑8米的圓形養殖桶整齊排列。基地負責人張貴生說:“桶內安裝有基地自主研發的階梯式節能流水增氧養殖循環裝置,讓污水經過層層過濾、凈化、消毒,實現循環利用。這不僅有效降低了養殖成本,減少了對新鮮水資源的依賴,還為水產養殖的可持續發展開辟了新路徑。目前,基地年產紅鯛魚30萬斤。”
從蔬菜、水果種植到水產養殖,一系列節水舉措正在田間地頭穩步推進。這些舉措不僅為農業生產降本增效,更是對水資源的珍視與合理利用,助力海口在鄉村振興與生態保護的道路上穩健前行,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
7月10日,在海口萬綠園,工作人員將回收的屋頂雨水用于養護花草樹木。記者 石中華 攝
制度護航節水 共繪資源利用藍圖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海口也在持續發力,通過升級水利設施、優化供水系統,擰緊“水龍頭”,讓每一滴水發揮最大效能。
在秀英區東山鎮馬坡村,嶺北水庫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基本完工。項目建成后,將改善灌溉面積2.1萬畝、恢復灌溉面積0.65萬畝,實現節水面積2.31萬畝,每年新增節水能力達338.9萬立方米。“舊渠道經過加固改造后,灌溉用水的滲漏與浪費將顯著減少。”嶺北水庫管理所庫長黃家龍說。
當前,海口水利建設正多點發力:白蓮東分干渠、黃竹分干渠渠系,以及丁榮灌區、鳳潭灌區、南洋灌區等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前期工作加速推進,計劃今年內將陸續開工;小型水庫灌區、飲用水水源點及演州河、美舍河等主要河網已全部安裝計量設施,一個覆蓋“取、供、用、排”全過程的精準監測網絡已然成形,準確掌握每一滴水的行蹤。
節水不僅在田間渠畔,更在制度創新與精細管理之中。
目前,海口已完成水資源管理信息平臺建設,對納入取水許可管理的用戶及年用水量超10000立方米的非居民用戶嚴格執行超計劃、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去年全市執行該制度的非居民用水戶已擴大至4000余戶。市水資源管理中心水文監測科科長黃正兵說,在監管戶數大幅增加情況下,去年超計劃超定額用水量卻未同步增長,制度之力已化為顯著的節水之效。
7月8日,桂林洋經濟開發區豐興社區的常年蔬菜基地采用高效節能噴灌水肥一體化裝置,既節約水資源又提高灌溉效率。 記者 蘇弼坤 攝
供水環節的節水技術創新同樣亮眼。
海口開源水務有限公司通過科學調節管網壓力,近3年減少管網漏損水量約200萬噸。該公司采用節水型水擊式管道清洗技術,對海甸島美麗沙路、五西路和白水塘路、秀英大道等鋪設年限較久的市政管道進行預防性沖洗,有效清除管道內壁沉積物,既保障了水質,又避免了因碎片脫落引發的二次污染。
“節水,是倡導合理用水、高效率用水,杜絕水資源浪費。”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海口將持續完善節水制度體系,推進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規水資源利用,加強節水宣傳教育,讓節水理念融入社會生產生活各環節。
從供水管網改造和精細化管控,到再生水利用創新拓展;從供水安全的嚴密守護,到節水宣傳的廣泛滲透,海口正以全方位、多層次的舉措,勾勒出一幅水潤之城的美好藍圖。
7月10日,海南衛生健康職業學院內,移動式噴灌節水效果顯著。記者 石中華 攝
記者手記
節水護水需全社會共同努力
滴水在指尖,節水在心間。保護水資源、維護水環境是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保護水資源,需要全社會共同構筑節水堤壩。首要之舉在于提升全民節水意識,人人爭做節水示范者。家庭是節水的主戰場:在洗手池、洗菜池旁放置水盆收集廢水,用于沖廁、拖地、澆花,日積月累便可節省很多用水。莫輕視一家一戶的“微薄之力”,當每個人都愿為節水多一分堅持,點滴之力終將匯聚成守護水資源的強大合力。
以科技賦能激發節水潛力。海口應積極擴大信息技術在節水領域的應用,如智慧水務、精準計量,加速節水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同時,培育壯大節水產業,培養節水領域的領軍人才與高技能隊伍。
創新節水宣傳至關重要。市水務局、市水資源管理中心連續三年舉辦中小學生節水繪畫征集活動,將節水理念巧妙融入藝術創作與校園教育。同時,推出線上節水知識有獎競答等活動,有效吸引了公眾廣泛參與,在全市營造出濃厚的愛水、護水、惜水氛圍。生活中,愿人人都能成為節水“達人”。只需多些小妙招,多點巧心思,每一次舉手之勞,都是為構建節水型海口貢獻力量。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