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走進瓊山區三門坡鎮,萬畝荔枝林郁郁蔥蔥,掩映在綠蔭深處的大水革命烈士陵園內,矗立著10米高的紀念碑,碑上“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在海南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的革命斗爭歲月里,大水戰斗是一次規模空前的慘烈戰斗。近日,記者來到位于三門坡鎮的大水村,探尋那段驚心動魄的烽火記憶,感受革命老區的新時代脈動。
穿過荔枝林,便來到了坐落在大水村一隅的大水革命烈士陵園。走進陵園,高聳而莊嚴的大水戰斗革命烈士紀念碑首先映入眼簾。該紀念碑始建于1957年,碑體正面刻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背面的碑文則記錄了大水戰斗簡況。
大水革命烈士陵園墻上的浮雕作品。記者 蘇弼坤 攝
大水戰斗是瓊崖抗日獨立總隊和瓊崖國民黨頑軍的一次主力決戰。1942年1月17日晚,國民黨瓊崖守備副司令李春農率部從譚文出發,經三江鄉向文昌縣錦山鄉海邊進發,企圖接收從廣州灣運回的軍用物資。獨立總隊第一、第二支隊獲悉此事,立即跟蹤追擊,國民黨頑軍退入大水村固守。1月24日拂曉,在大水溪沖湖橋邊,瓊崖總隊第一支隊與敵軍遭遇,戰斗瞬間打響。截至28日,國民黨調集3000余人前來救援,獨立總隊也調集兩個支隊2000余人投入打援,雙方展開拉鋸式的爭奪戰。28日黃昏時,獨立總隊為保存實力而主動撤退。
大水戰斗中,獨立總隊擊斃敵方將領李春農,圍困敵軍長達5天4夜,斃傷敵軍副團長以下士兵共四百多人,使國民黨軍損失慘重。戰斗有力地打擊了國民黨頑固派勾結日寇掀起的反共逆流,保衛和鞏固了瓊文抗日革命根據地。同時,這次戰斗有上萬群眾參與支前,規模之大,戰斗之慘烈,戰斗時間之長,在瓊崖革命斗爭史上是空前的。
在大水戰斗革命烈士紀念碑后方,坐落著歐德修烈士和黃大猷烈士之墓。兩位烈士都曾在革命中立下赫赫戰功,最終在反“圍剿”戰斗中英勇犧牲。陵園后方的墻上,鐫刻著在大水戰斗中英勇犧牲的烈士們的名字、籍貫等信息;墻壁正中,是一幅還原大水戰斗場景的浮雕作品,浮雕最左邊雕刻著三位獨立總隊戰士,目光炯炯、正視前方,他們是萬千革命戰士的化身。
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大水戰斗革命烈士紀念碑莊嚴肅穆。記者 蘇弼坤 攝
革命的硝煙散去,革命老村正煥發新生機。在如今的大水村,村民們通過發展荔枝等特色種植產業,蓋上了“荔枝樓”、開上了“荔枝車”,過上了“甜蜜生活”。三門坡鎮相關負責人介紹,大水村將紅色基因融入發展血脈,依托紅色文化資源推動鄉村振興,先后獲得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省市衛生村、瓊山區黨員“雙帶”示范基地等榮譽。
如今,三門坡鎮已經成為瓊北最大的荔枝集散地、全國荔枝早熟品種連片種植面積最大的鄉鎮。“未來,三門坡鎮將持續發揚紅色精神,多措并舉發展荔枝、鳳梨等特色產業,進一步拓寬產銷渠道,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讓‘甜蜜產業’成為海南熱帶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亮麗名片,為鄉村發展注入新動能。”該負責人表示。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