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條污水經過治理,成了滋養河湖的清流;一滴滴雨水經過收集,通過管網系統為城市水系注入新的活力……每一滴水的節約使用,最終匯聚成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源泉。
近年來,海口市以“六水共治”為抓手,統籌推進治污水、保供水、排澇水、防洪水、抓節水、優海水工作,系統提升水環境質量,讓碧水清流成為椰城最動人的底色。
系統治水 擦亮生態底色
6月23日,位于美蘭區人民大道的海甸島排水管網更新改造工程項目施工現場,吊車在指揮員的指揮下,將一根根直徑為3.1米的排水管敷設在基坑中,工人們緊隨其后,迅速將管道牢固連接,現場一派繁忙景象。“海甸島排水管網項目涵蓋60多條市政道路管網改造,同步治理易澇點和雨污混接點。”施工方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現場負責人付強介紹,項目完工后將實現“污水不入河,下雨不內澇”的目標。
而城市另一邊,電力溝流域清污分流工程正加速推進港愛路、東方洋路、華美路等36條市政道路以及7個城中村、11個老舊小區和2個排水單元試點的排水系統改造。
俯瞰海口永莊水廠。據悉,該水廠采用“臭氧+活性炭”深度處理工藝提升自來水品質。 記者 石中華 攝
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正是海口“治污先行”的生動縮影。2024年,海口新建擴建白沙門、觀瀾湖等污水處理廠,待建設完工后,全市污水處理能力將提升至97.92萬噸/日。“自從新建污水管道收集污水后,村里再也聞不到污水味了。”秀英區長流鎮博撫村村民鄭德寬告訴記者。
更精細的治理正在展開。今年5月14日起,海口市水務局組織各區(園區)以及市排水設施事務中心對學校、醫院、大型場館、易澇積水點等重要區域開展排水井蓋和防墜網排查。截至6月4日,海口3萬余座排水設施排查率100%,整改率91%,并建立“一井一檔”長效管理機制,切實筑牢城市排水安全防線,保障市民出行安全。
實干鑄就實績。去年,東寨港灣、新海灣雙雙入選省級美麗海灣,加上此前入選的海口灣,海口成為全省首個“全域美麗海灣”城市。如今漫步椰城,美舍河、五源河、鴨尾溪等39條省級幸福河湖宛如綠絲帶縈繞城區,已成為市民休閑娛樂的優質生態空間。
民生為本 筑牢水安全屏障
走進海口市江東新區高品質飲用水水廠項目,只見土建工程、設備安裝已經全部完成,工人們正忙著對各工藝段進行調試。“去年10月,項目已實現5萬噸/日通水目標,目前正加快推進20萬噸/日高品質水設備單機調試。”6月25日,中交一航局海口江東水廠項目部黨支部書記丁賀成介紹。
在海口永莊水廠,新技術讓自來水品質顯著提升。該水廠是全省首個采用“臭氧+活性炭”深度處理工藝的水廠,2024年日均供水21.85萬噸。“2025年,永莊水廠計劃將產能提升至25萬噸/日,后續還將逐步推進超濾膜擴容改造,讓越來越多的群眾喝上高品質飲用水。”海口開源水務有限公司項目管理部副經理林濤說。
節水行動讓每一滴水發揮更大價值。今年秀英區東山鎮嶺北水庫灌區完成改造后,改善灌區灌溉面積2.75萬畝,年節水達338.9萬立方米。“現在澆地省水又省力。”馬坡村村民許玉萍看著汩汩清水流入田間,滿臉喜悅。全市新增的1739處水資源計量設施,推動我市管轄的小型水庫灌區、飲用水水源點,以及演州河、美舍河、響水河、鐵爐溪、三十六曲溪、五源河等河網構建起精準的水資源管理網絡。
從治污攻堅到全域治理,從保障供水到智慧節水,海口“六水共治”不僅改善了生態環境,更提升了民生福祉。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以水為筆,繪就人水和諧的美麗畫卷,讓碧水清流成為海口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名片,為加快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核心引領區、打造“六個之城”注入綠色動能。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