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海南省第二批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發布,海口瓊山區紅旗鎮搭建“生態產品超市”案例入選。
近年來,紅旗鎮統籌土地資源流轉和整合開發,大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建立“1+1+11”運營體系(1個線上智慧服務平臺、1個紅旗鎮股份經濟合作總社、11個行政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線下服務機構),將耕地、林地、宅基地等擺上生態產品超市“貨架”進行招商引資,吸引了紅海度假村、花青素玉米產業鏈等生態產業在此落地生根,有效架起“兩山”轉化橋梁。
8月27日,在瓊山區紅旗鎮道崇村,村民查看花青素紫玉米長勢。記者 孫士杰 攝
產業為生態增綠
8月27日上午,記者來到生態產品超市試點單位瓊山區紅旗鎮道崇村委會的種植基地看到,艷陽下,10畝花青素紫玉米進入快速生長期,沉甸甸的玉米棒將玉米稈壓彎了腰。
“再過一個月,就是紫玉米的最佳收獲季,村委會早已聯系了經銷商來收購這批紫玉米,希望能賣出好價錢。”村民吳娟看著飽滿的玉米粒,臉上洋溢著笑容。
小小紫玉米,全身都是寶。據介紹,花青素紫玉米屬于高產經濟作物,富含花青素,抗氧化能力強;玉米須可制成茶包,玉米果實和葉子可以提取花青素制成化妝品,經濟效益顯著。
有機物種植、無農藥噴灑的花青素紫玉米成熟后,將秸稈全株回收進行分類處理,玉米粒制成酵素,玉米須制成瓊山福茶茶包;玉米秸稈和麥麩等五谷雜糧混合粉碎制成生態飼料,用以喂養雞鴨等家禽……在道崇村,紫玉米種植已形成一條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產業鏈,實現“治理”與“發展”兩相宜。
在道崇村委會爾裕村的林下養殖場,負責人梁昌學正操作飼料粉碎機,將紫玉米秸稈與麥麩等進行粉碎、攪拌,制成飼料,“吃飯啦!”隨著梁昌學一聲令下,紫玉米生態蛋雞蜂擁而至,爭先恐后地享用著“美食”。
“養雞場雖然養殖密度大,但因為我們的雞飼料都是由秸稈和粗糧制成,所以沒有異味,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空氣污染。”梁昌學介紹,養雞場目前養殖了約2000只蛋雞,不僅一天可消耗50斤紫玉米秸稈,產生的雞糞可原地還田種植在檳榔樹下的紫玉米,實現了動物糞便零外運。
8月27日,在瓊山區紅旗鎮道崇村,村民使用紫玉米秸稈制作的生態飼料喂雞。記者 孫士杰 攝
生態為產業增值
當天,記者在紅旗鎮道崇村黨群服務中心內看到,文化墻上詳細介紹了紅旗鎮產業品牌、生態產品超市合作模式、生態信用貸特色業務等相關知識,為有意愿將閑置資源“上架”的村民答疑解惑。
“在招商時,企業可通過這個頁面了解村里的土地、林地等生態資源,便于進行專項投資。”市生態環境局瓊山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局對紅旗鎮碎片化的生態資源進行摸底調查、規模整合,形成優質資源資產包,擺上“超市”貨架進行分類展銷,結合企業需求提供精準招商服務,解決生態資源供需信息不對稱等問題。
此外,該局聯合紅旗鎮通過實施生態信用正負面評價清單和企業生態信用評價管理的方法,引導企業主動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并聯合金融機構對相關企業發放生態信用貸款,解決生態產業發展中的融資難題。
目前,依托生態產品超市,紅旗鎮共吸引五田家等49家企業在此投資生態產業,共流轉土地6255畝,整合存量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6塊共106畝,預估合作或入市價值1.8億元。
市生態環境局瓊山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在全區大力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探索,統籌推進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同步提升生態“含金量”和發展“含綠量”。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