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年發現三個全球昆蟲新物種。經過前期線上平臺中文名征名投票活動,上海師范大學創客代表、上海戀野物語自然探索工作室19日在上海正式宣布最新發現的上海昆蟲新種取名為“上海雙斑粗角步甲”。
圖為“上海雙斑粗角步甲”標本。 許婧 攝
當日,戀野物語與上海師范大學、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上海濱江森林公園五方共同為這種昆蟲新標本揭幕。
今年3月,國際動物學權威期刊《Zootaxa》發表了一篇學術論文,發布一種名為“西郊公園毛角蟻甲”的昆蟲新種;9月,上海又發現了一種名為“天馬華冥小葬甲”的新種;此番新發現的研究成果已被國際動物學權威期刊《ZooKeys》接收,正式命名確認后將第一時間正式發表。這些新發現的都有上海師范大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昆蟲研究室科研團隊的身影。
戀野物語與上海師范大學、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上海濱江森林公園五方共同為這種昆蟲新標本揭幕。 上師大供圖。十年磨一劍。“上海雙斑粗角步甲”的發現人——畢業于上海師范大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的戀野物語自然探索工作室COO宋曉彬說,“為了完成這樣一篇關于上海棒角甲亞科昆蟲的整理性論文,我花費了整整十年時間積累資料和標本,去到上海各大綠地和公園進行采集和觀察。文章對我自己而言,是我十年鉆研昆蟲的一個階段性的小總結。”
2016年秋天,宋曉彬與團隊成員彭中參與了上海濱江森林公園主辦的“生物限時尋”活動,采集了一些昆蟲,并帶回研究機構飼養或制成標本。在開始整理昆蟲標本時,發現了這種與眾不同的甲蟲。
宋曉彬在介紹新物種各色有趣的天然習性。上師大供圖。
據介紹,上海雙斑粗角步甲的平均體長只有3.12毫米,平時喜歡躲藏在朽木中,靠捕食各種小型節肢動物為生。它們有一個強大的本領“放炮”,雙斑粗角步甲家族成員放出的不僅是難聞的氣味,還能在一瞬間噴射出接近60℃高溫的化學物質以應對它的敵人。
10年間,宋曉彬曾在上海零星發現過數量極少的新種雙斑粗角步甲,這次在上海濱江森林公園大約五六平方米的一塊區域內,發現了約200頭新種雙斑粗角步甲。
“該新物種對生態環境的要求異常嚴苛,這樣的生境在普通的城市公園內非常難以遇到”,上海濱江森林公園辦公室主任金鈺麒介紹說,公園前身是有數十年歷史的三岔港苗圃改建而成,園內生態環境優越,為各種生物的生存提供了非常良好的棲息環境。
宋曉彬在演講中不僅帶大家領略了此次新物種各色有趣的天然習性,還從動物學分類學的角度為大眾進行了最為權威的科普解讀,回應了在線上征名過程中人們的一些質疑,更為外界展示了一個孜孜不倦的自然科普探索者的面貌和這個年輕的團隊不為人知一面此次演講見證了創業路上的艱辛與坎坷,通過分享他們所走過的路,為更多有志創業、正在創業的青年,提供一個個鮮活的創業案例。
“對生態環境保護應該建立在對生物多樣性的了解之上,而生物多樣性最先關注的就是分類學上的新發現”,從小酷愛大自然的宋曉彬的愿望除了堅持所學所愛,還有喚醒民眾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和行動。
宋曉彬所在的創業團隊中的三人均畢業于上海師范大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動物學專業的碩、博士,經導師李利珍教授及湯亮副教授指導成立了“戀野物語自然探索工作室”。幾位聯合創始人都是該專業實驗室培養下的優秀研究生,在讀期間皆獲得了國家獎學金,其本身就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及較高的學術敏銳性。
擁有“一種鍬甲幼蟲人工飼料”發明專利的戀野物語CEO屠越鄴是宋曉彬的同門師兄弟。“‘讓自然成為孩子最好的老師’是我們的愿景,‘成為最專業的自然教育IP’是長遠目標,‘對知識負責,說孩子們聽得懂的自然’是我們的團隊口號”,屠越鄴希望更讓更多人看到一個年輕而極具科研實力的自然教育領域創業團隊的無限可能。(完)
?
?
相關鏈接:
上海宣判首例外籍人員拒不支付勞動報酬案件?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