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美舍河生態攝影大賽吸引周邊市民前來觀看。 本報記者 王浩寧 攝
經過水體治理后的美舍河水清岸綠,愈加凸顯出城市水文脈絡。 張茂 攝
海口水體治理成效非常明顯在水體治理過程中,海口率先推進河長制試點工作,建立了覆蓋全市所有195個水體的市、區、鎮(街)三級河長組織體系,成立了市、區兩級河長制辦公室;2016年12月,海口調整思路,改“九龍治水”為“一龍治水”,成立市治水辦,設立綜合組、項目組、截污納管組、摸排組、園林組、環保組、質監組、專家組、宣教組、講解組等10個工作組;根據《海口市濕地保護修復總體規劃(2017—2025年)》,將全面加強海口市濕地資源保護和實現濕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改善全市人民環境質量,重現海口“水城”歲月,打造獨具特色的“國際濕地城市”。
曲久輝對海口全面推行河長制、創新治水工作機制、加快推進濕地保護及修復以及將紅樹林、火山石等本土樹木和材料運用到水環境治理中等工作表示肯定。“美舍河治理不光是有技術的經驗,同時理念也是非常先進的,特別實現了水和生態的融合。在治理的管理上也采取了河長制,而且河長制又非常到位,同時通過一系列的具體措施和政策管理以及領導的高度重視,使海口市的水體修復效果明顯,這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意義。”曲久輝建議,未來海口的水環境治理,在工程和技術層面上要加大力度,不斷提高水質的處理效果并使之趨于穩定。對于已經治理好的水體還要繼續保護,在控源截污方面還要進一步下工夫。
作為美舍河5個生態修復示范段之一,鳳翔濕地公園位于瓊山區鳳翔路兩側、椰海大道北側,以鳳翔路為界,分為南北兩區。在美舍河鳳翔濕地公園,有一塊海南最大的人工梯田濕地,占地面積1.4萬平方米公里,是人工建造控制的強化濕地污水處理系統,日處理水量可達5000噸,遠期10000噸的污水處理廠尾水,融合了10項中國科學院水處理專利技術,人工梯田濕地共有8級,每一級都有粗石子、細石子和生物填料顆粒填充的過濾層,污水層層凈化,對水體全面改善。中國工程院院士侯立安作為我國著名環境工程專家,在飲用水安全保障、分散點源生活污水處理和人居環境空氣凈化等方面,率先提出并成功研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水處理及空氣凈化技術和系列裝備,取得了多項突破性成果和富有創造性的成就。他說,海口水體治理的成效非常明顯,海口水體治理最大的亮點是采用了當地的地勢地貌地形,采用一些集中處理和分散點源控制的方法,包括還有一些生物的方法。他認為,海口把“山水林田湖草”作為一個生命共同體統籌治理,體現了對生態文明理念的深刻領悟。
“美舍河的水比治理前有了明顯的好轉,但是要注意兩個問題。”侯立安說,一是我國對水體黑臭的治理有明確要求,海口美舍河經過治理水質能夠達到Ⅴ類標準,還有進一步提高的空間,能不能通過進一步把現在的五類提升到Ⅳ類或Ⅲ類,甚至更好;二是把水體治好了千萬不能讓其反彈,這就要求管理上下功夫,把治理好的水保護好,使之成為城市一道美麗的生態景觀。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