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英:產業先行拓寬收入
去年226戶1091人脫貧
4日上午,秀英區永興鎮儒張村一片荔枝果園里,林下滿地走動著土雞。55歲的貧困戶黃忠海喂完雞后,忙著在草垛、土堆里撿雞蛋,臉上露出開心的笑容。
秀英區在精準扶貧工作中,注重加大產業扶持力度,全區建檔立卡對象456戶2127人,去年脫貧226戶1091人,今年計劃完成230戶1036人脫貧任務。
□本報記者謝大強 通訊員陳創淼
貧困戶
政府替大家考慮長遠
黃忠海家是典型的貧困戶,因為窮40多歲才娶上患有殘疾的老婆,生有一兒一女,最小的上幼兒園,一家人借住在弟弟家的一間房里生活。為養活妻兒,他一直在努力尋找脫貧路。家僅有的二畝多遍布火山石的荒山,被他種上了荔枝,目前還未大面積掛果,靠土地根本養活不了全家。他曾幫人養過蜂,但因為要照顧家里的妻兒,只得放棄幫人打工的工作。
黃忠海懂養雞技術,最多養過幾十只土雞,但由于缺少資金,一直難以發展壯大養雞規模。針對他家的情況,市區鎮村四級幫扶,制定出“一戶一策”的扶貧方案,除了資助他的一雙兒女上學外,還幫他圓了通過養雞致富的夢。自2016年3月起,政府先后分二批,共扶持他家600只成活率高的中雞苗。現在母雞已產蛋,每天產蛋30多枚;還扶持他家養3只母羊,現3只已生羊羔。此外,政府為幫助他家長遠發展,還為他家購買了100株荔枝王種苗和50株優質黃皮苗。
黃忠海說,在2016年海南島歡樂節海口主會場舉辦的美食博覽會及冬交會上,通過政府及愛心企業搭建的“扶貧快車”,他家的土雞順利登上這兩個“高大上”的展銷平臺,客人試嘗了他家的土雞熟食樣品后,現場就接到10多個訂單,很多市民以35元每斤購買,他家一只閹雞甚至賣到180元。“我現在已賣了200多只雞,土雞蛋更是供不應求,每個1.5元就被本地商販提前訂購了。”黃忠海說,政府扶持的一只羊春節賣了1500元,加上賣雞及土雞蛋的收入,他家至今創收2萬多元,“政府替我家考慮長遠,我不能拖后腿。我準備拿賣雞和羊的錢來擴大規模,繼續發展循環養殖。”
第一書記
串門攀親助群眾脫貧
日前,在永興鎮羅經村委會馮塘村,記者正好碰上進村看望貧困戶的駐羅經村第一書記黃昌明。這位從市國資委下派的干部,把貧困戶當成自己的親戚,天天進村“串門攀親”,用真心真情幫扶貧困戶脫貧。
黃昌明來到陳明林家,見其正在喂養政府扶持的9只黑山羊,圈里的4只母羊已產下6只羊仔,他不顧臟臭檢查“扶貧羊”的生長態勢,不忘關心陳明林的身體健康狀況,“你要注意身體,有什么不舒服記得打電話給我。”黃昌明說。
不久前的一天晚上,在脫貧致富電視夜校學習時,黃昌明見貧困戶陳明林沒有參加學習,第二天早上便趕往他家中,了解到陳明林犯了胃病疼痛難忍,因怕花錢而不愿去醫院。黃昌明一番勸說后,他開著私家車將陳明林送到海口的醫院,幫他掛號,并經過多方協調減免陳明林做胃鏡與心電圖的檢查費用。
陳明林因脊椎有問題不能干重活,加上妻子體弱,家庭收入拮據。兩個孩子正在上小學。針對他有養雞、養羊的經驗,政府給他家送去扶貧雞、羊和檳榔苗,還分兩批對其小孩扶學3400元。“原來吳經輝書記幫助我家,現在黃書記比我家親戚還親。”陳明林感動地說。
據了解,去年秀英區共選派第一書記23人駐村幫扶,對轄區所有軟弱渙散村和貧困村實現全覆蓋,做到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按需對接、分類幫扶,提高幫扶的精準性。東山鎮溪南村委會第一書記伍鼎佐,2009年開始連續7年駐村幫扶,緊抓村黨組織建設,圓滿實現村書記、主任“一肩挑”的目標,組建富有戰斗力的村班子,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以“一線工作法”服務群眾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使村民年均收入從2000元提高到8000元,引領農民走上發展經濟的新路子。東山鎮馬坡村委會第一書記李桂海帶領全村黨員干部“不等不靠”,在村民的廣泛參與和努力下,徹底改變了馬坡村貧困落后面貌,實現整村脫貧。
政府
幫扶到根拓寬收入渠道
在做好精準扶貧中,秀英區首先精準識別貧困人口,做到“鎖定到戶、精準到人”,確保納入扶貧范圍的扶貧對象不含水分,準確無誤,為精準扶貧因戶施策、因人施策,扶到點上、扶到根上打下良好基礎,從根本上解決好“扶持準”的問題。
為真正做到扶到點上、根上,該區大力發展“一鎮一品”,結合當地實際走種植養殖、產供銷的路子,重點發展蔬菜、林果等特色種植業,不斷增加特色產業收入,帶動群眾脫貧致富。推動“村組+企業+貧困戶”旅游發展模式,大力開發鄉村旅游項目,在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同時,又為當地貧困戶提供就業機會。重點通過興產業、助就業、扶創業“三業”實施扶貧,確定了產業和設施幫扶、教育幫扶、醫療扶持、就業幫扶、社會保障兜底、危房改造、社會力量幫扶等具體幫扶措施。
永興鎮組織永秀、雷虎等村委會7家貧困戶成立“海口申康種養專業合作社”,專門種植銷售永興荔枝、黃皮、龍眼等火山特色原生態農產品,采取“政府+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政府負責產業扶持指導,公司負責統一收購、加工、包裝、銷售及技術培訓,合作社統一種植管理,貧困戶負責田間生產,帶動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帶領農戶脫困致富奔小康。
記者從該區扶貧辦獲悉,至2017年底秀英區計劃完成230戶1036人精準脫貧任務目標,穩步推進產業扶持、教育扶持、醫療扶持、危房改造、就業與培訓轉移、社會兜底保障、實用技術培訓等幫扶措施。堅持產業先行,在制定脫貧長效機制,穩定脫貧上下功夫,最大限度地實行組織化扶貧,推廣“政府+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等合作模式,啟動發展特色集體經濟項目試點工作,拓寬貧困戶收入渠道,實現穩定增收。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