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多次暫停和重啟之后,IPO逐步走向常態化。在上周日國新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對IPO的表述令筆者堅定的認為,IPO常態化將是證監會推進市場化改革的重要表現,同時,也意味著資本市場的改革已開始向縱深推進。
劉士余強調,經過長期的發展,解決“堰塞湖”問題的路子越來越寬。不光滬深兩個交易所吸納能力在增強,新三板的功能也越來越突出,將發揮更大的作用。區域性股權市場的法律地位和運行規矩明確了,對解決當地小微企業的股本融資也會發揮相應的積極作用。再加上規范化的并購重組,股權融資排隊企業的滿足度會越來越高,新上市公司的質量會越來越高。
從監管層的此番表述可以看出,IPO作為證監會服務實體經濟的主要渠道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實現股市直接融資功能,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因此,IPO常態化是監管層和資本市場響應國家對于經濟“脫虛入實”號召的重要表現形式。
筆者認為,IPO數量不是決定資金流向的主要原因。如果市場中優質的公司很少,那么,即使暫停IPO,資金依然不會來買股票。只有放開IPO,讓更多優質公司進入資本市場,才能吸引更多長線資金來投資。長期來看,決定股票價格走勢最終還是上市公司的經營能力、發展潛力、分紅水平等內在因素。
我們看到,今年以來證監會嚴把IPO質量關。在新股發行提速的同時,IPO企業被否率有所上升,從被否情況來看,業績變臉、企業規范性不夠、關聯交易成為了企業最終無緣發行的關鍵。同時,發審委會議提出詢問的問題也更加細化,例如,有要求發行人說明發行股票募集資金使用計劃及相關決策情況募集資金安排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相關內部控制制度建設情況及其有效性;還有要求發行人結合報告期和2016年全年的經營情況說明發行人的行業地位或行業的經營環境是否已經或者將發生重大變化,是否對發行人的持續盈利能力構成重大不利影響等。
由此來看,雖然提出IPO申請的大門放寬了,但發審把關的大門卻收窄了,可謂是“寬進嚴出”,這為IPO常態化打下了堅實基礎。
?
?
?
?
相關鏈接:
盛京銀行A股IPO再延期 內資股轉讓價大幅縮水?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