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四季度港股市場出現調整,不少機構資金順勢而為地進行了“獲利了結”,但仍有少部分基金“逆向”逢低進行布局,今年開年獲得了不錯的收益。
在基金看來,港股在階段性調整之后估值更具備吸引力,一些估值明顯低估的優秀標的,將在2017年流動性環境緩解之后,迎來較為明顯的估值修復。此外,內地資金“南下”配置優質港股標的的趨勢,將在未來進一步得到加強,因此會擇機戰略性加大港股布局。
內地資金“支撐”港股
在部分基金投研團隊看來,去年四季度港股市場的調整是暫時的,美國加息、美元升值等影響市場的因素會在2017年一季度減弱,這將給新興市場包括香港市場注入活力。部分基金經理認為,內地資金會在2017年繼續加大港股配置。
值得注意的是,深港通開通以來,事實上“北上”的資金遠多于“南下”的資金。但在融通豐利四分法這只QDII基金的基金經理看來,人民幣依舊具備一定的貶值壓力,內地資金“南下”尋找投資機會仍將會是大趨勢,不過由于接近春節,短期不會有大量資金涌入港股市場。
景順大中華基金經理認為,長期來看,內地資金“南下”將是細水長流,港股市場結構性變化將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據其預計,2017年南下資金新增規模可達4000億元以上。
在興業證券分析師看來,2017年內地資金“南下”將繼續為港股提供支撐。據其預測,港股藍籌股穩定的高股息,對內地險資吸引力較大。假設保險資產保持20%的增速,3%的資金配置于港股,有望為港股帶來2500億元的增量資金。假設2017年新發行滬港深基金規模維持2016年下半年的節奏,預計2017年發行600億元,平均配置港股比例維持在60%,將為港股帶來增量資金360億元。
基金戰略性逢低布局港股
去年四季度美國大選的“意外”結果和全球無風險利率上升,使得資金流出新興市場股市,港股市場整體下跌。但仍有部分基金采取了逆向投資,結合主題投資方向、估值、折溢價和股息率等指標,戰略性逢低增加了港股的布局。
一家中型基金公司副總經理透露,因為擔憂海外不確定性的沖擊,其管理的專戶在去年四季度初對港股進行了減持,并利用看跌期權進行保護,但在去年年末和今年年初逐步提升了港股的配置。在其看來,港股的估值優勢仍在,尤其是一些醫藥和科技股,相對于A股的估值吸引力十分明顯。
此外,一家中型私募基金人士表示,今年在產品布局上,會加大對于投資港股的產品的布局,在港股投資團隊上也將進一步擴充。
事實上,部分基金在去年四季度港股調整之際就進一步加大了對港股的配置。比如:前海滬港深藍籌基金,主要配置了金融和信息技術行業以及醫療保健和消費品,前十大重倉股全為港股;富國滬港深價值重點配置估值合理的成長股以及不受人民幣貶值因素影響的香港資產股和出口導向股。就行業配置來看,主要集中在互聯網、電子等。該基金的基金經理表示,從中長期角度而言,上述行業應該會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