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引子 7日,湖南永州雙牌縣紀委發布了9月30日“車震門”一事的調查結果。經查,當事人是職業技術學校副校長何曉明和他的妻子,事件緣由是兩人在結婚紀念日“觸景生情”,并稱網帖反映的并非道德敗壞問題。
當網友們沉浸在這起“烏龍車震門”中肆意狂歡,無法自拔,卻幾乎沒有人想到因為這起事件可能對當事人所帶來的壓力與傷害。盡管他們是結婚多年的夫妻,但因為“車震”被人偷拍和曝光,這在一個面積不大的小縣城所引起的震動,給他們所帶來的社會壓力是可想而知的。
既然他們是結婚多年的夫妻,也就意味著他們親熱并不違法,即便在公共場合“車震”存在道德上的不妥,但夜間的駕校訓練基地并非是典型意義上的公共場所,更何況雙方還是在私家車內。從這個角度來說,偷拍并曝光其夫妻車震的網友,理應為自己的“誤傷”向當事人表示一定的歉意,并且采取措施幫助他們挽回名譽上的損失。
這起“烏龍車震門”給我們最大的啟示,是促使我們對當前的網絡舉報生態給予必要的反思與警醒。盡管當事網友本著監督權力的初衷偷拍涉事官員無可厚非,甚至值得鼓勵;盡管普通網友面對這樣的“突發事件”,不可能像警察、檢察官一樣,將所有事情都調查得清清楚楚才能動手舉報。但網絡舉報也要遵循信息發布的基本原則,不能全然不顧及信息的真實性,也不能全然不在乎被舉報者的個人隱私以及舉報本身是否會給當事人帶來傷害。
換句話說,我們歡迎普通公民監督權力,舉報官員,但也應該具備基本的求真意識,盡最大限度避免各種“誤傷”發生。網絡舉報有它獨特的價值和意義,但是網絡舉報并非沒有法律與道德的邊界,并非可以罔顧法律與道德而恣意妄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