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你在調查中也很關注官員異地任職的情況。
喬翠霞:以調研情況看,一半以上有過異地任職的經歷,平均異地任職時間為5.5年,75.6%因各種原因曾兩地分居,這是引起官員家庭生活危機的原因之一。
新京報:你覺得感情生活的混亂和異地任職有怎樣的關系?
喬翠霞:我們知道古代官員異地任職是為防止腐敗,但現在因為交通、通訊的發展,防止親情上的腐敗已大打折扣,中國傳統社會里有熟人社會的監督,熟人會給他工作、生活一種壓力,異地任職反而缺乏這種監督。
新京報:沒有異地任職出現腐敗的可能性就小嗎?
喬翠霞:其實對大多數官員而言,即便沒有異地任職,“幾乎不著家”的工作節奏和方式,也極易使他們逐漸脫離正常家庭生活軌道,淡化其應當承擔的家庭責任,這也成為官員情感“溜號”的重要原因。
建人脈網絡已成官員“必修課”
新京報:問卷中有一個按在外就餐頻率將對象從高到低排列,這一問題能反映出什么?
喬翠霞:通過看官員這一周跟誰吃飯,我們發現,家人團聚、和朋友的社交少,和同事、上級領導吃飯等公務比較多。
新京報:這也是容易引起腐敗的一個因素?
喬翠霞:公款吃喝泛濫一個重要原因在于,“酒席、飯桌”已經異化為工作的延續,很多工作需要在半公半私的人際交往和觥籌交錯中“搞定”。
新京報:你覺得出現這樣狀況的原因是什么?
喬翠霞:中國是個人情社會,法制尚不健全、制度尚不完善,這種構建“人脈網絡”、疏通工作通道的交際應酬,已經成為政府官員的“必修課”。
“評價體系要回歸正?!?/p>
新京報:你最希望通過問卷調查來表達什么?
喬翠霞:如果說前30年是中國社會發展的轉軌期,現在就是常態化,除了經濟的中低速增長,社會的發展應慢慢步入正常狀態,生活、工作方式也該進入常態化。以往官員在“爬坡”時特別努力,扭曲了一些東西,現在這些應該回歸正常。
新京報:扭曲的是哪些?哪種狀態又是你理解的“正?!??
喬翠霞:扭曲的是工作與生活的關系。這兩者都不可缺少,有工作,也必須有生活。其實在西方文化中,很難看到為工作兩地分居的狀況。
新京報:你覺得現在官員的評價體系應該發生變化嗎?
喬翠霞:確實要改變過去單方面塑造“鐵人”式領導模范的思維定勢,培育“新型官員”,官員形象更加真實,更接地氣。實際上我們已經在嘗試,比如在做官員績效考核標準,希望把“德”這一塊放進來。
新京報:但“德”這樣的標準很難量化?
喬翠霞:確實,是很難的問題。怎么解決,也需要很多思考。我覺得現在已經有很大的改變了,八項規定后,大吃大喝確實少多了,官員之前可能是不愿意應酬,但不得不,現在是不能做。比如我和學生談話,問八項規定后他們家庭生活有無改變,他們說最大的變化就是家里人吃飯多了。這種家庭的回歸,我覺得就應該是納入考核的。
新京報:有沒有考慮今后繼續做類似的調查?
喬翠霞:我們一直覺得這個題目有價值,希望做一個大的課題,長期去關注官員群體,過兩三年,長期追蹤,比如通過追蹤反腐形勢給官員帶來的變化,去揭示群體背后的一些東西。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