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某婚戀網站推出的一則廣告可謂點燃了廣大剩男剩女的“火藥桶”,在網絡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這部廣告片主打親情牌,廣告中,女主角回憶起,從大學時代開始,每次見到外婆,外婆都會殷切地問她:“結婚了嗎?”歲月流逝,外婆慢慢變老,躺在病榻之上,最關心的問題仍然是外孫女的終身大事。最終,在外婆的病床頭,女主角穿著婚紗、挽著丈夫,含淚告訴外婆,“我結婚啦”。廣告最后,以一句“因為愛,不等待”點題。
許多網友認為“因為愛,不等待”的廣告語綁架了他們,逼著他們因為親情而處對象結婚。并且因此,網民發起了“萬人抵制某網”活動,短短幾日便達十余萬的討論量,絕大多數網民對這則廣告持“反對”態度,表示要與這種道德綁架和陳腐婚戀觀斗爭到底。
在我們看來,這種抵制大可不必。廣告本身是一種商業行為,盤點這部廣告片,可能有些地方煽情,也可能會有一些矯揉造作。但并沒有違反法律明文,也沒有違反道德倫理,更沒有出現反人類、反社會的鏡頭,相比較一些絲毫不對真實負責的狗血抗戰劇、倫理劇、古裝劇來說,這則廣告并無不可接受的地方。可以說,這種群體抵制活動除了宣泄私人的沒有方向的情感,并沒有什么別的意義。一則普通的商業廣告,竟能引發如此大的爭議,甚至導致網絡上的萬人抵制活動,這恐怕是很多人所沒有想到的。實際上,引發這種群體活動的罪魁禍首就是社會風氣。子女被“逼婚”,不好對父母發泄,卻可以對一則小廣告發起沖鋒。
結婚是兩個人的事情,但不是兩個人就能搞得定的。一場婚禮牽涉到成千上萬的人。雙方的親戚好友且不必說,眾多在婚戀產業上生活的人們也指靠著結婚率來吃飯。親情、友情銷售一直是廣告業中的一個大宗。就像“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某某某”一樣,我們能夠指責廣告綁架了所有的送禮人嗎?
?
相關鏈接:
“逼婚”廣告確實有點不靠譜?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