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食品價格尤其是鮮菜價格大幅上漲的推動,8月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重返2時代,增速為2%。其中,豬肉價格環比七個月來首次上漲,但同比仍有18.5%的較高跌幅。而根據此前CPI的數據看,只要豬肉價格增速下跌,CPI就會維持在較低的水平。
食品和制成品權重在現行中國CPI的構成成分中占據了主導地位,尤其是食品的權重在30%以上,因此,食品價格尤其是豬肉價格對CPI的影響很大,坊間甚至戲稱中國物價指數可改成“China pig index”(中國豬肉指數)。
專家表示,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的需求結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統計局應當定期對家庭需求結構進行調查,根據調查情況及時修正CPI的構成權重,才能真實反映物價情況。
■ 市民聲音
“漲啊漲的已經習慣了”
●李女士(北京市民 29歲):
我昨天剛去過超市,感覺東西一直都比較貴,而且總有個別產品價格在上漲。我經常買的一種餅干,一年前是12元,昨天一看已經漲到15元。還有花生油,現在150元一桶,過去也就100左右吧。
大米也漲了,這幾年我固定去一個攤位買大米,從7月份開始,大米漲了2毛,現在是2塊6了。再就是感覺今年的水果特別貴,去一趟菜市場,水果花費比蔬菜和肉都要多。
所以,物價整體還是在漲,只是有漲得快慢之分,這幾個月應該是慢速增長。我們消費者已經習慣了物價上漲,對物價已經不如前幾年敏感了。只是,物價上漲什么時候到頭呢?
■?專家意見
“統計局應修改CPI權重”
●曹建海(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
大家看的都是CPI的同比數據,去年物價高漲,翹尾因素比較高,這是今年CPI同比下降的重要原因。由于過去的積累,實際上目前的物價的總體水平是比較高的。
同時要看到物價總水平與居民收入之間的關系,目前經濟不景氣,居民的收入增長減慢,在物價與居民收入增長不匹配的情況下,老百姓也會感到物價高。
從CPI的構成看,食品價格的權重占到30%以上,因此CPI受食品價格的影響非常大。而近幾年過快上漲的房價卻沒有在CPI中得到充分的體現。目前,房價以“虛擬租金”的方式表現在CPI中,但是這種方式反映的住房價格上漲速度較慢。
住房的消費占居民總消費的比重在40%左右,但反映在CPI中僅有10%左右的比重,權重低,且采用的衡量方式不準確,導致與老百姓的實際感受有很大差距。
統計局在做調查時,應當根據家庭的消費比例修改CPI權重。此外,目前的調查傾向于老市民家庭中,但有很多年輕市民與老市民的消費習慣是不同的。
“物價和通脹是兩碼事”
●劉煜輝(中國社科院金融重點實驗室主任):
物價高不高跟目前的通脹水平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從物價來說,肯定是高的,經過那么多年的通脹累積,物價已經很高了。我國十年來連續經歷了三輪通貨膨脹,在通脹的累積效應下,消費者肯定會覺得東西很貴。
CPI衡量的是物價漲升動力,而不是用來說東西貴不貴。從歷史慣例來看,七八月份農產品比較豐富,應當是物價漲升動力的低點,但是今年由于水災和天氣的因素,蔬菜價格上漲導致CPI出現反彈。
從CPI的構成來看,食品和制成品權重在現行中國CPI的構成成分中占據了主導地位。CPI受食品價格影響比較大,尤其是豬肉價格對CPI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坊間戲稱中國物價指數可改成“China?pig?index”。
國家統計局對CPI權重的調整應當建立在社會家庭的需求結構上。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的需求結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對服務的需求增大,而吃飯問題在家庭需求中的地位下降。
從1992年開始,我國CPI的八大商品和服務構成成分和權重變化還是比較緩慢的。統計局應當定期對家庭需求結構進行調查,根據調查情況及時修正CPI的構成權重,以反映真實的生活水平變化和消費品價格指數。
“食品消費占CPI權重由國情決定”
●牛犁(國家信息中心宏觀經濟預測部主任):
CPI各部分權重系數與一個國家的恩格爾系數和消費結構有關,如果恩格爾系數較高,就會導致食品開支占消費比重高,食品占CPI比重也比較高。
我國CPI權重中,食品比重較高。這主要是由于中國的恩格爾系數較高,導致食品開支占消費比重高,食品消費占CPI權重約是31%左右。中國的CPI權重系數每5年調整一次,2010年將食品權重系數由33%下調為31%,也相應上調了居住類消費價格占CPI的權重。
短期內食品占CPI權重比較大的情況還是難以改變,這是由中國發展階段決定的。能源價格有時波動也很大,有時是短期急劇波動,因此美國在計算核心CPI數據時就會把能源價格去除掉。
■?預測
“降息空間基本沒有”
●祝寶良(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師):
CPI的環比上漲可能還要持續一段時間,這主要是兩種因素造成的,一方面是國內的豬周期,豬肉價格上漲推動CPI上漲,另一方面國際糧食價格上漲也推動CPI上行。
國內此前的貨幣政策一直是放松的,降息和降低存準率。CPI的上漲對貨幣政策會有影響。雖然糧食價格和蔬菜價格上漲不涉及核心通脹,工業品價格包括服務行業價格漲幅不大,但應該防止發生二輪效應,比如導致接下來工資上漲,全社會物價上漲。
只要價格再上漲,不管核心通脹還是非核心的,都會約束貨幣政策。目前看,也就是通脹應該就在2%-3%之間。
從具體的政策看,對比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和降息,未來降低利息難度還是很大的,空間基本上沒有了,尤其是存款利率,再下降壓力很大;但貸款利率,現在還在高位。這也是央行貨幣政策的難處所在。
“CPI反彈降低降息預期”
●劉利剛(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
多項數據顯示中國經濟的增長勢頭正在明顯減速,央行今年6、7月的兩次降息以及大規模通過逆回購向市場注入流動性的嘗試,并沒有起到實質性的效果。
此次CPI的反彈在很大程度上打消市場的降息預期,但由于整體經濟表現仍然相對萎靡,央行需要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來為市場提供流動性,并鼓勵商業銀業的信貸增長。
從近期的市場數據來看,受到整體資金面緊張的影響,短期市場利率紛紛出現了反彈的跡象。央行可能出臺降準或者更加頻繁的逆回購操作。
此外,為了避免在換屆年出現較大幅度的經濟滑坡,政府將更快進行政策放松,稅收優惠以及更快審批基建項目將是可能選擇的政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