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省救助流浪兒童1600人次
省救助管理站:發現流浪兒童不要直接給錢,以免被不法分子鉆空子控制流浪兒童達到斂財目的
1月26日以來,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教授于建嶸開設的“隨手拍照解救乞討兒童”微博,吸引了社會的普遍關注,包括黃健翔、韓紅等名人在內的眾多網友,紛紛參與到街拍救乞兒的愛心活動中。而隨著31幅海口、三亞兩地的乞兒照片曝光,海南本地網友也開始關注自己身邊存在的乞討兒童。對于網友關注的“該如何救助乞討兒童”、“需要注意什么”、“存在怎樣的困難”這些問題,昨日,記者采訪了省救助管理站站長彭龍生。
街上流浪乞討兒童主要有四類
昨日上午,在省流浪未成年保護中心,記者見到了三名尚未聯系到家人的受助者。據保護中心工作人員介紹,這三名孩子已經在救助站生活了幾年了,并在附近學校開始了新的學習生活,“他們就是送到救助站后經過多方聯系發現他們已經沒有家人了,屬于孤兒,這類孩子我們就會和相關部門協調在救助地進行安置,比如送往福利院等。”
據省救助管理站站長彭龍生介紹,街上的流浪乞討兒童主要有四類:因走失找不到親人而流浪;被他人拐賣、利用、脅迫而流浪乞討;因為身體因素或其他原因被父母遺棄而流浪;自身原因負氣離家出走等。去年我省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共接收救助各類流浪未成年人1600余人次,主要是走失或者離家出走而導致流浪的未成年人,到目前為止暫未發現因被他人拐賣、利用、脅迫而導致流浪的。
對流浪乞討兒童應該區分對待
對于目前網上“微博打拐”解救流浪乞討兒行動,彭龍生認為應該區分對待,屬于遺棄和被拐賣、脅迫的需要公安部門予以打擊,而屬于走失的可以送往民政部門給予及時救助。
彭龍生認為,救助流浪兒童,不是一個部門的行動,它需要公安、城管、民政等多部門形成合力,還有更多的社會關注和社會力量的參與才能更好地保護他們。目前,根據我國關于流浪未成年人管理條例規定,公安、城管等執法部門在發現流浪兒童時可以引導并護送到省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市民在發現身邊有流浪乞討兒童時也可以撥打110或者親自將流浪兒童送到該中心。
“最重要的是,被救助人員一定是自愿接受救助,和過去的收容遣送不一樣,現在的救助管理是要在受助人自愿的情況下我們為他提供幫助。”彭龍生坦言,在過去的上街引導宣傳流浪乞討人員入站接受救助的時候,也曾遇到流浪乞討兒童拒絕接受救助的情況,“這里面也有很多原因,有的孩子是一直在外面流浪乞討習慣了,他不愿意回家,也不排除有一部分孩子因為受人控制不敢接受救助等。”他介紹說,凡來站接受救助的流浪未成年人他們都先提供救助保護,并為他們尋找家人送他們返鄉。“有時受助者來了不講實話,也不告訴其家庭的真實情況,我們只能通過媒體、公安和省外救助管理站等多種途徑幫助他們聯系親人。”
少數流浪乞討兒童被反復救助
記者獲悉,去年我省接受救助的流浪未成年人大部分與法定監護人、當地社區組織、當地救助管理機構取得聯系后回到家中。也有少部分流浪兒童是反復救助,這部分孩子的行為往往有一些不良習慣,來到未成年人保護中心后他們要接受相應的管理,比如按時吃飯、睡覺等,他們在外流浪后習慣自由散漫,而且還有一些乞討的零花錢,所以來了幾天后受不了約束就要走。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我省有一個村里的十多個孩子因為輕信村里人說在外打工賺錢容易,于是跟著村里的人一起出去打工,“結果被利用在廣東等地從事行竊、強討”,省外救助管理站聯系到海南省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該中心組織孩子的家長集體前往救助地接回自己的孩子。“這件事情也給很多孩子家長,尤其是農村地區的家長敲響了一記警鐘,不要輕信他人所謂的在外打工賺錢容易,一定要了解清楚后才能讓孩子外出。”僅去年一年,由省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接回海南的孩子就有20多個。
發現流浪兒可報警或送救助站
通過省救助管理站了解的情況來看,目前海口市流浪兒童相對集中的地方就是明珠廣場、萬綠園等人流相對密集的地方。彭龍生建議市民在幫助這些孩子的時候最好不要直接給錢,可以通過撥打110或者送往救助管理站為他們提供幫助,避免因為好心人的善舉被利用,反而導致更多的不法分子鉆空子控制流浪兒童達到斂財的目的。
彭龍生介紹,他們的工作人員也非常關注新聞媒體出現的一些流浪兒童情況和尋親信息,及時了解后盡快幫助他們回歸到自己的家中。彭龍生表示,目前在對流浪兒童的救助中最大的困難是在幫助智障或者無法完整表達的孩子在尋找他們的家人時,很難掌握有效信息,建議以后能有專門的系統管理這部分人群的信息,讓救助工作能夠更加及時地送孩子回家。
此外,他們現在接收到流浪未成年人后也會和周邊派出所進行及時的通報,萬一家中有孩子或者老人丟失的也可以在第一時間向轄區派出所報案,爭取最快的時間內找到親人。 (記者解瑩 劉澤飛)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